爱电竞介绍

汛期暴雨生存指南:这份知识清单能救命

各位乡亲们,最近这天儿,您是不是也感觉有点儿“不正常”?

前些日子还艳阳高照呢,说变脸就变脸,眨眼功夫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跟倒豆子似的。

这不,眼瞅着2025年的主汛期都进入最要紧的关头了,从南到北,咱们国家不少地方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极端强降雨。

暴雨红色预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不是手机里一个简单的通知,而是实实在在的危险信号。

当您看到家门口的街道瞬间变成湍急的小河,甚至连远处的山体都在雨幕中显得摇摇欲坠时,心里是不是也开始打鼓了?

咱们平时手机里存的那些“防汛小知识”、“生存指南”,真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它们能派上用场吗?

是真能救命,还是仅仅图个心理安慰?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说句大白话,这些所谓的“生存法则”,可不是专家学者们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它们背后,是无数次灾害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是咱们老百姓在一次次与洪水搏斗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用咱们自己的话说,这叫“实践出真知”。

您看,咱们国家这几年在防灾减灾上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就拿最近几年来说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确实在明显增加,像过去那种“百年一遇”的大暴雨,现在可能几年甚至一年就来上几次。

所以,这份知识清单,真不是用来吓唬人的,它是咱们每个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抓住的救命稻码。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理儿:防汛,不是等水来了才想起来的事儿,它得提前准备。

应急管理部每年都会根据最新的气候特点和灾害规律,给咱们老百姓更新防汛指引,这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实用招数。

第一条,也是最要紧的,就是家里的“里里外外”要提前收拾好。

您得赶紧看看自家屋子周围的排水系统,尤其是阳台的地漏,有没有被树叶、垃圾什么的堵住。

咱们自己清理干净了,雨水才能顺畅排走,不然雨水倒灌进屋里,那可就麻烦了。

这就像咱们平时打扫卫生一样,小细节决定大问题。

第二条,家里的电路和燃气设备,也得好好检查检查。

暴雨天最怕的就是漏电,那可比洪水还危险。

不必要的电器插头,能拔的就都拔掉,尤其是那些容易受潮的。

燃气管道也要确认没有泄漏,确保安全,毕竟水火无情,咱们可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条,家里得储备点儿应急物资,至少能顶个三五天。

这包括饮用水和一些方便储存的食品,比如饼干、罐头啥的。

为啥要备三五天呢?

您想啊,真要是遇到大灾,交通中断,救援队伍赶到现场并全面展开救援,那也需要时间。

这几天,就是咱们自救互救的“黄金窗口期”。

多一瓶水,多一口吃的,关键时刻就能多一份希望。

第四条,备好一些小工具。

比如防水手电筒,停电了就是你的“眼睛”;一个哨子,困在里面喊破嗓子不如一声哨响,能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你;充电宝更是少不了,手机在关键时刻就是你的生命线,没电了可就啥都干不了了。

第五条,提前规划好家里的应急逃生路线。

别以为你家附近你最熟,大水一淹,平时走的路可能就成了陷阱。

提前想好几条安全路线,记住附近哪些地方是地势高、能避险的,这样真遇到事儿了,才不会手足无措。

第六条,把低洼地方的贵重物品赶紧转移到高处。

这不光是为了保护财产,更是为了在慌乱中,别让这些东西挡了你的逃生路。

第七条,把室外那些容易被风吹掉的东西都固定好。

比如阳台上的花盆、晾衣架,甚至是楼顶的广告牌,狂风暴雨一来,这些都可能变成伤人的“暗器”,既害己又害人。

第八条,要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

气象台、应急管理部门发的通知,那才是最权威、最准确的。

别信那些小道消息,也别盲目听信谣言,那只会耽误事儿。

第九条,教会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怎么打急救电话。

110、119、120,这些电话他们得知道,而且要教会他们,打通电话后怎么清楚地告诉对方自己在哪儿、遇到了什么情况,这能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十条,如果您有车,提前把油加满。

别小看这一点,真到了需要紧急撤离的时候,有油的车就是你的“腿”,能给你多一份选择。

万一停电了,它还能给你的手机充充电,甚至在天冷的时候提供点儿暖气。

说完了这些“要做的”,咱们再来说说那些“千万不能做的”,因为每一个“不要”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血淋淋的教训,是无数生命换来的经验。

第一个“不要”,就是千万别开车去穿越积水的涵洞,也别在地下通道里避雨。

这涵洞和地下通道啊,在大暴雨面前,简直就是个“死亡漏斗”。

水流进去容易,出来难,而且水位上涨速度非常快,您看2021年河南郑州那场“7·20”特大暴雨,京广路隧道瞬间被淹,教训极其惨痛。

第二个“不要”,千万别靠近电力设施,也别使用电梯。

积水很可能导致电力设备漏电,那水就变成了“带电的水潭”,碰一下都可能要命。

电梯呢,一旦停电了,人就会被困在里面,在洪水面前,那简直就是个“垂直的棺材”,非常危险。

第三个“不要”,就是别冒险去蹚浑浊的积水,也别在水流中直立行走,更别穿拖鞋去蹚水。

您可别觉得水浅就没事儿,告诉您,18厘米深的水流,就足以把一个成年人冲倒!

浑浊的积水下面,可能藏着被冲开的窨井盖、尖锐的杂物,甚至是断裂的电线,这些都是看不见的“死亡陷阱”。

您要是看到水面打着旋儿,或者泛着油花儿的地方,那基本就是窨井口,赶紧绕开!

穿拖鞋就更别提了,那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水一冲就掉了,更容易摔倒。

第四个“不要”,就是别喝没消毒的水源。

洪水会把各种脏东西都卷进来,水源很容易被污染。

喝了没处理过的水,很容易生病,引发肠道传染病。

第五个“不要”,就是别盲目地去施救落水者。

看到有人落水,咱们都想去帮一把,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湍急的洪水中,水性再好的人也可能自身难保。

所以,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想办法施救。

最稳妥的办法是:第一时间报警,然后想办法扔漂浮物给落水者,等待专业的救援力量到来。

第六个“不要”,就是雷雨天别在户外接打电话。

虽然手机引雷的概率很小,但如果在空旷地带或者高层建筑边缘,这种风险并非没有。

生命安全面前,任何一点儿风险都值得咱们警惕。

除了这些“十要十不要”,咱们还得知道一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秒级避险法则”。

比如,当山洪裹挟着巨石奔腾而下的时候,留给咱们逃生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的30秒!

您想啊,30秒能干啥?

可能连一声惊呼都来不及发出来。

所以,这时候就得果断!

如果听到远处传来像火车轰鸣一样的巨响,或者看到远处山沟里有异常的泥浆涌动,那基本就是山洪或泥石流要来了!

这时候,您可千万别犹豫,也别想着去拿车里的东西,更别站在原地观望。

记住,果断弃车!

然后,向着与水流方向垂直的两边高地赶紧跑,往上爬!

为什么是垂直呢?

因为这样能最快地脱离水流的冲击面。

要是身边有登山杖或者结实的树枝,赶紧拿起来探探路,别一脚踩空了。

再说说咱们城市里,车辆被困在水里咋办。

当积水快要没到轮胎三分之一的高度时,大概也就是15厘米左右,咱们的普通小轿车就面临熄火的风险了。

要是车真的在水里熄火了,切记:千万别再二次点火!

您一打火,发动机可能就把水吸进去了,那发动机就彻底报废了,而且还可能引发电路短路,增加危险。

那被困在车里了怎么逃生呢?

咱们车里那个头枕,下面的钢柱可是个好东西。

用头枕的钢柱去猛击车窗玻璃的边缘,而不是中间!

玻璃中间是最结实的,边缘才是它的薄弱点,这样更容易把玻璃敲碎。

当然,车里备个专业的破窗器就更好了。

如果可以,尽量选择天窗逃生,比车门要好使。

水深了,车门因为水压的原因,从里面很难打开。

天窗是向上开启的,受水压影响小,更容易打开逃生。

如果车里有孩子,破窗后,先让孩子钻出去。孩子身体小,更容易从狭小的空间里出来。

一旦人员都转移出来了,赶紧远离车辆。

因为您的车随时可能被水流冲走,或者发生别的危险。

要是您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暴雨,情况就更复杂了。

能见度非常低,路面湿滑,甚至可能发生山体滑坡。

这时候,千万别在车里等着救援!

高速上的车速都很快,您的车停在路边,很容易被后面的车追尾。

最安全的做法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把车停到应急车道,打开双闪灯,然后赶紧撤离到护栏外侧的高处,离路面远一点。

最后,咱们再聊聊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的“应急百宝箱”。

这可不是让您去囤积居奇,而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宝贝。

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个医用急救包,里面不光有创可贴、消毒水,最好还能有止血带、消炎药、感冒药等常用药。

一个救生哨,用来求救。

一个防水文件袋,里面放上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原件可能损坏或丢失,复印件在灾后办理各种手续时用得上。

再备上一张保温毯,下雨天容易失温,它能帮你保暖。

净水片和压缩饼干,这是最基本的生存物资,能解决吃喝问题。

还有一个手摇收音机,停电了,手机没信号了,它还能让你接收到外界的最新信息和救援指令,这是你的“生命线”。

这些重要的应急物资,最好都装在一个双肩包里,放在家里进门就能拿到的地方,确保在10秒之内就能拎包逃生。

要是家里有小宝宝,那还得额外准备配方奶粉、尿布之类的应急包,因为小生命更脆弱,更需要特别的照顾。

您看,防汛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年年更新,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

就拿咱们国家来说,2024年北京房山那场洪灾,就有村民依靠提前学习的“S型逃生路线”穿越激流,成功避险。

这“S型”可不是瞎琢磨出来的,它巧妙地利用了水流的特点,避免人被正面冲击。

还有2025年广东清远那次山体滑坡,咱们的监测系统提前10分钟就发出了预警,最终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

这都说明,咱们国家在灾害预警技术上一直在进步,科技的力量正在为咱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所以说啊,暴雨这东西,它确实无常,说来就来。

但是,咱们人类在灾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智慧和传承,正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请各位乡亲们记住:暴雨停歇后的平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山体滑坡、桥梁坍塌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反而会升高。

所以,哪怕雨停了,咱们也得保持高度警惕。

手机保持畅通是没错,但更要保持咱们那份对危险的敏锐嗅觉和求生本能。

毕竟,在自然伟力面前,咱们准备的每一份知识,都是对抗无常命运的筹码。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