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试射“最成功导弹”,射程3000公里引关注
当地时间8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透露,乌克兰已成功试射“火烈鸟”远程导弹,该导弹飞行距离超过3000公里,是“目前乌克兰拥有的最成功的导弹”,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开始批量生产。此消息一出,迅速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也让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据乌克兰媒体此前报道,这款名为“火烈鸟”的新型导弹已投入量产。从国防战略角度来看,乌克兰一直试图减少对西方军事援助的依赖,大力发展国产武器,而“火烈鸟”导弹的出现无疑是其重要成果。乌克兰国防部长什梅加尔也曾确认乌军已装备“火烈鸟”远程导弹,只不过未提供具体细节。如今泽连斯基高调宣布试射成功,使得这款导弹真正走到了台前。
军事专家们对“火烈鸟”导弹展开了深入分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表示,如果“火烈鸟”导弹射程真能达到3000公里,那意味着乌克兰研制和生产导弹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研发和生产模式上,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乌克兰或许利用了苏联时代留下来的技术图纸和相关设计理念。苏联在导弹研发领域曾取得过辉煌成就,拥有成熟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远射程巡航导弹技术。乌克兰若保留了这些设计方案和完整图纸,在西方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复活”冷战时代的导弹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并非不可能。另一方面,该导弹大概率是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成本较低,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但能实现较远射程。从3000公里的射程来推测,它很可能采用涡扇发动机,这样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节省燃料,确保长距离飞行。总体而言,“火烈鸟”大概率是一种结合了巡航导弹技术特点的远程自杀式无人机,能够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和摧毁。
一旦乌克兰军队大量装备这款射程3000公里的导弹系统,对俄罗斯来说,威胁不容小觑。首先,乌军的发射阵地可以设置在尽量远离前线的位置,这会大大增加俄罗斯对其进行压制和打击的难度。其次,30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俄罗斯广阔区域都在其覆盖范围内。打击目标可能涵盖俄罗斯存放战斗机或轰炸机的空天军基地、武器装备制造企业,甚至包括能源设施以及和军工体系配套的工业设施。而且,如果这款导弹能够规划飞行路线,俄军想要拦截它,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另外,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师兼导弹专家法比安·欣茨指出,“火烈鸟”导弹与阿联酋米拉尼恩集团展示的大型常规巡航导弹FP-5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悉,米拉尼恩集团早在2021年就与乌克兰一家大型军火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虽然尚不清楚该合作是否与“火烈鸟”导弹有关,但至少说明乌克兰在武器研发上有国际合作的背景。米拉尼恩集团声称其陆基FP-5导弹射程“高达3000公里”,若消息属实,这款导弹射程甚至超越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射程最多可达2500公里 )。FP-5还具备强大的打击力,可携带重达1吨的弹头,而“战斧”巡航导弹弹头重量约为450公斤。不过欣茨也表示,由于这种武器体积庞大、飞行速度低于音速且不具备隐形能力,相比具备隐形能力的巡航导弹,它可能更容易被击落。但即便如此,其超长射程和巨大打击力,对乌克兰来说仍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华盛顿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尼科·朗格认为,乌克兰在短程和中程武器计划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西方提供的武器不足,基辅正努力用自己的武器系统覆盖所有射程,从迫击炮到远程武器。乌克兰迫切需要陆基远程武器,以避免陷入像俄罗斯那样损失惨重的步兵作战模式,且乌克兰有足够机会将这种新型巡航导弹发射到俄罗斯没有防空系统覆盖的区域。
乌克兰成功试射“火烈鸟”远程导弹,无疑改变了俄乌军事力量的平衡态势,让俄罗斯在军事防御上需要做出更多调整和应对。未来,随着“火烈鸟”导弹进入量产并装备部队,它将如何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而围绕这款导弹背后可能存在的技术来源、国际合作等问题,也将成为各方持续关注和探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