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苏超专列开进长三角,球迷城市穿梭,美食文旅共融

夜色下的高铁站,绿灯闪烁,人们拎着助威旗,穿着主队T恤,一波一波,人声涌向站台。四列写着“苏超专列”横幅的列车停靠在长三角各自的出发点,镇江、扬州、盐城、无锡这些名字,带着地域的方言腔调,相互间喊着、调侃着,把这个周末的气氛推到极致。第十轮苏超联赛,镇江对南京、盐城对无锡,等六场比赛,光是铁路部门专为球迷就加开了4列专列。到8月17日,长三角铁路已经一共开了31列,三万球迷坐上了这些列车。再加上本周末,35列苏超专列上线,连成一条条看不见的纽带,把热情输送到每座城市。足球变成了长三角大家庭的新语言,单从铁道上的热闹劲,就能嗅出这场联赛的重量。

进了车厢,龙卷风一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方言杂糅在一起。球迷发起的微信群,刚开车就热闹起来,全国各地的老乡调侃,谁压谁一头,喊着比分,谁家特产要给谁尝,哪家辣鸭脖配哪家绿豆汤。镇江球迷手里香醋,南京球迷背着盐水鸭,刚上车就分吃一桌,成了专列上最有标志性的风景。铁皮列车穿过大地,手机拍下窗外的稻田、河流,拍下同车厢的人,转发到各种社交圈。外面是风驰电掣,车里是说笑打趣,距离不再是障碍,把足球真送进了普通人家门口。

江苏地势平,市市通高铁,苏超专列才有了底气。6月14日,南京站发出首趟G9253,750个位置一秒满员,只做了两件事——让球迷不再为换车、等车折腾,从家门到球场连成一条线。政府和铁路,赛前就做足功课,每条新专列背后,是早早和各地方反复开会、对接,把车次、时间、球迷需求都摊开,专列方案一路定下去。无锡对宿迁那一场,726名球迷齐聚无锡新区站,自发穿一样的球迷服,打横幅,坐D9556号专列,气氛提前预热。

专列的“钢铁动脉”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联通,更是长三角城市间的情谊交换。六场重磅比赛同时打响,镇江主场明明是主战,自家景点全数向南京球迷敞开,茅山景区、园博园、博物馆等31个景点,南京票友持球票就能免费进。不止镇江,每座有球赛的城市都习惯了这个“体育+文旅”组合拳:门票套餐来一份,球迷进来,景点、吃饭、住宿全带上一波人气。

球迷到了异地,白天看球,下午游园、晚上美食,顺便拍照、发小视频,帮城市带货。苏超开赛,到8月旅游市场果然一片繁荣,携程数据支着:连云港的机票订单同期长了29%,盐城28%,扬州、常州也都突破20%。酒店预订跟着水涨船高,常州多出13%、徐州12%、淮安11%的新订单。市监部门、文旅局一条线上不敢松懈,生怕漏掉一个消费口。

盐城市文旅局副局长侯德志说得透,苏超能带动地方文旅,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赛串门,而是城市之间联动互动的深度融合,把本来属于自己地盘的球迷主动变成客人,景点、饭馆配套跟着走,很快让人爱上陌生地方的味道、风情,这是“文体旅”三驾马车通车,把球迷变成城市的最好推介官。主场、客场快递出一个个小梗,彼此美食、乡音、故事,变成朋友圈里刷不完的话题。

苏超比赛打响那天,临近的商业区直接沸腾,开场两小时前中南大有境商圈已经水泄不通。一个周末客流量19.3万人次,球场、商场互为“第二赛场”。吃饭、购物、观赛变成一个闭环,球一结束,人群分批流进隔壁的餐饮、娱乐、书店、奶茶厅。各条横幅和球迷T恤是最醒目的元素,商家门口贴球赛海报,不少饭馆还带着主题套餐,一道菜搭上一句口号,消费变成球迷狂欢的新玩法。

体育公园、青训场地、体育用品门店,趁着苏超东风,都是钱景。看球的、踢球的都想试一试,有时候一场比赛结束,公园里的草地拉起了三五成群的小型球赛,小孩子也想穿主队球衣,想学门将的扑救。城市里的高架桥下,成了自发运动场,口袋公园、滨河绿地都没空着。体育已是潮流,老百姓真的有了说走就走的劲头。

今年长三角的足球氛围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江苏城市抱团,开专列、文旅雪中送炭,政府每个环节细致入微。列车、公交、商业甚至公安、交警全体联动,比赛日变成小“节日”。体育抓手带动文旅热,经济指标肉眼可见往上涨,消费高峰、城市流量,政府主动推广,媒体频频曝光,球迷又成最大受益群体。专列一走起来,各城市“你追我赶”,不拼成果难抢到下一场主场。友谊赛成了动力赛,地方争着上热搜。

国家体育总局多次点赞苏超,周边的赣超、湘超、川超跟进,江苏成了样板。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国一针见血,把这一轮体育热归结为“强融合”,就是要靠赛事流量去撬动文旅流量、金融增量,完成一次又一次加法。地方城市觉得,有了苏超IP,主场就不愁没名气,不担心没人流,经济随之保持活力。草根足球站上了正中央,情感归属、参与感、活动性,三者互为因果,没人再区分专业与业余、客队与主队。

放在区域发展格局看,苏超把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做到极致,竞技价值、经济流动、文化交流一锅端。大赛刺激了餐饮、交通、住宿、旅游、商品、文创等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运转,足球成了最大流量入口。周边省份主动承接,地方城市间“抱团取暖”,赛事辐射到安徽、浙江、山东;门票优先给外地球迷,开放心态成了新典范。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球迷愿意,江苏在下一个周末还会有更多的专列、更多的城市卷入进来。哪座城市不希望借着足球的东风,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呢。

专列复制不了,气氛也难模仿,四列苏超专列不是简单的运力加法。它背后是一次体育、文旅、经济合力的典型案例。球迷不只是观众,更是城市流动的活力因子,变化的是交通、消费、产业,没变的是城市对参与感的追求对城市认同的需求。这个夏季,苏超用一列又一列专列,连接起了真正的长三角城市生活,也拉开了一场属于自己的体育经济大戏。下一个轮回,谁会成主角,怎么看待这些变化,还是交给细水长流的时间和每一位球迷来检验。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