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总统对华“变脸”?华使抵墨当天挥出50%关税大棒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中国新任驻墨大使履新之际,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抛出的重磅消息——考虑对未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加征进口关税,其中中国可能面临最高50%的幅度,无疑给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关税棒球棍”的出现,与前一天的友好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这是墨西哥深思熟虑的战略,还是受外部力量裹挟的无奈之举?
要理解这一举措首先需要审视中墨经济的“连接点”。2024年,中国已是墨西哥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两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汽车产业作为墨西哥经济的支柱之一,贡献了GDP的5%,出口额的32%。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在墨西哥市场迅速崛起,这无疑触动了部分本土企业的神经。
从保护本土产业的角度来看,墨西哥此举似乎有其“合理性”。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汽车,本土企业感受到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是否是全部真相?
美国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对自身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也试图拉拢盟友共同设防。美国财政部长公开对墨西哥施压,担忧中国产品“曲线”流入美国市场。
考虑到这一点墨西哥大使到任当天就传出加税消息,其时间点的“巧合”显得尤为耐人寻味。墨西哥长期以来在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中处于被动地位。美墨加协定虽然提供优惠,但对汽车及零部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墨西哥车企常因此面临挑战。长期的“拿捏”导致墨西哥经济增长乏力,投资环境也受到质疑。
因此墨西哥此次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很可能兼具“两重考量”:一方面,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以减轻自身面临的贸易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本土汽车产业争取“喘息之机”。
这种两面下注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中国汽车加税后,价格上涨将推高墨西哥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这是否会反噬其本就不景气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本应帮助墨西哥降低生产成本。一旦贸易关系出现波折,其他领域的合作机会是否也会随之缩减?
长远来看这种受外部压力就随意改关税”的做法,无疑会打击墨西哥的投资环境。国际投资者会如何看待政策的“不稳定性”?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顾虑,阻碍长期投资。
反观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始终秉持“有理有据、审慎克制”的原则。无论是对欧盟银行的反制,还是对加拿大菜籽油的反倾销调查,都有明确的事实依据,并且依法保障各方权益。而墨西哥,似乎仍在“保护本土产业”与“美国压力”之间摇摆不定,尚未找到平衡点。
或许墨西哥更应考虑与中国坐下来,寻求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保护本土产业的同时,维护双边贸易关系的稳定。毕竟,贸易合作的精髓在于互利共赢,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最终损害的可能是自身的长远利益。加拿大此前以“保护产业”为由对含中国钢铁成分产品加税,又以“国家安全”为名阻碍中国企业运营,最终也为自身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墨西哥,是否应该从他国身上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