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奥运后商务选择:不割粉丝韭菜的真性情
樊振东的奥运金牌一落地,朋友圈的祝福消息还没刷完,评论区就已经有人开始猜测:这下他肯定要“走流量老路”,奶茶、护肤、潮牌轮番来,广告拍到手软。想象他握着代言合同,眉头一挑,满屏都是“财富密码”四个大字。真要是这样,故事也就没啥意思了。现实里,他反而像在打逆风局,明明手里是王炸,愣是没跟风去收割饭圈女粉。你说他不懂流量?也未免太低估这位赛场上的人精了。
有一回看他比赛,解说员的情绪比我家隔壁大妈还激动:“樊振东这球打得有想法!”场边观众拍手的声音比小区遛狗的口哨还密集。可你注意没,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樊振东话不多,商机和热搜都绕着他转。别家运动员刚出场,商务合作的电话就快把经纪人手机打爆了。奶茶、潮牌、化妆品,哪个不是割粉丝韭菜的老把式?张继科、谷爱凌、孙颖莎,谁不是走的“流量变现”老路?樊振东偏偏像在玩“慢炖火锅”,品牌挑得比相亲还苛刻,学生党看到康如洗发水的价格直接表示“谢谢,不约”。
有一阵子网上流传说他资源一般,商务不够多,是不是团队不行?我差点笑出声。你随便去搜“樊振东代言”,品牌方的邀约就能淹死你。只是他不接——不是没人找,是他“有点轴”。这年头,谁不想趁着红火多赚一把?但他选品牌比选对象还严格,粉丝想跟着买单都得考虑下钱包厚度。饭圈经济对他来说,像是路边的烤红薯,香是香,但他偏偏绕着走。
有时候真想钻进他脑子看看,怎么能在流量时代不走流量套路。别的运动员恨不能在综艺节目上跳个舞、唱个歌,樊振东却死守球台,广告拍得少,训练时间一分都不让。奥运后那阵子,有品牌方放出风声,说樊振东团队问得最多的不是价格,而是“你们产品定位是什么?是不是想割我粉丝?”这种问题,听着就有点逆天。你说他轴吧,数据却很诚实:去年雅漾和康如的市场反馈,转化率和忠诚度都能打。不是靠脸吃饭,是靠底线。
有次球迷见面会,有个女生激动到哭,问他能不能多接点时尚代言,“我钱包已经准备好了!”樊振东笑笑,说他打球是为了冠军,不是为了卖货。旁边工作人员一脸无奈,估计心里也在犯嘀咕:这人咋就这么不合群?你要说他不识时务,真冤枉;说他清醒,也有点倔。成年人世界里,谁不是一边喊着理想,一边想多赚点零花钱?他偏不,走一条最难的路,像在泥里种花,慢慢等,慢慢开。
这阵子看网络热度榜,樊振东的名字没少上头条,但代言数量却没见蹭蹭上涨。同期金牌选手,代言名单都能拉个二十米。有人说他亏,有人说他牛,谁也说不准几年后哪种打法能笑到最后。你看孙杨,巅峰时代签约一个接一个,风向一变,品牌方跑得比兔子还快。谷爱凌的商业版图飞速扩张,但她的自信和态度自带流量密码。樊振东不急,像个老中医熬药,火候不到,死活不下锅。
“知行合一”这种词,放在他身上倒真不违和。别人嘴上喊着“拒绝饭圈”,背后照样接饭圈女粉最爱的快消品牌。樊振东说欢迎球迷、拒绝饭圈,结果商务名单真跟着清空了“饭圈专属”。这操作,放在娱乐圈,估计早被喷得体无完肤。但体育圈不一样,品牌方精明得很,谁都知道短期流量不如长期口碑。数据说话,雅漾和康如的合作期里,品牌好感度和转化率都稳中有升,说是“慢火炖汤”也不为过。
说到这儿,忍不住想起饭圈经济的那套玩法。粉丝说割就割,今天买奶茶明天买护肤品,钱包瘦得快过减肥博主。但割得快,反噬也快,信任一旦破裂,谁也救不回来。樊振东像是看透了这套“流量+变现”的速成班,干脆自己切割最肥美的流量区,留个干净利落。你说他亏不亏?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有时候想,体育圈是不是也该有点新风气?快餐式变现、粉丝经济、流量为王,这些词儿热了好多年。可再回头看看,真正能留住的,还是那点底线和格局。樊振东没去蹭热度,也没跟风割韭菜,一步一步慢慢走。粉丝的心里也明白,这种慢热型选手,最考验耐心也最容易成“口碑长青树”。
有人觉得他啥都不沾,少赚了不少钱。可谁又能保证,几年后那些快钱路线的明星还剩几个能稳稳站着?体育圈和娱乐圈不同,金牌和口碑才是流量的底气。樊振东挑品牌、挑合作、挑时机,像在下慢棋。你要说他傻,也许他只是不想和韭菜们玩贴身肉搏。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问一句:要是你有奥运金牌在手,是选快钱,还是慢火炖汤?评论区见真章,我先去泡壶茶,等你们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