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科——技风筝飞向未来!

山东潍坊的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冰站在智能化装车系统示意图前,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需要24个工人两班倒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两名工人操作机器,不仅2到3年就能收回成本,还彻底解决了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安全隐患。 今年3月,他们承办了全国首届化工安全智能装备应用发展大会,向500多家化工企业展示了如何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在危险环境下作业。 这不是什么高谈阔论,而是从车间里长出来的创新解决方案。

潍坊这座以风筝闻名的城市,如今正用放风筝的智慧牵引产业升级。 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在潍坊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规上工业产值和营收双双超过1.1万亿元,蔬菜产销量更是全国第一。 这样的产业实力,听起来光鲜亮丽,但潍坊却面临着创新短板:高校院所偏少、科技金融服务待完善、缺乏顶尖实验室和高能级平台,人才吸引力也比不上一线城市。 拥有世界级生产车间,却缺少世界级实验室,潍坊的创新之路该怎么走?

行业痛点就是创新的起点。 在安丘博阳的例子中,安全痛点触发了技术革新,但这不是个例。 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由一群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年轻人组成,他们攻克了磁悬浮控制、流体力学、热管理、电机驱动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这套系统应用于国内最大的飞轮储能独立调频电站乳山调频电站,将电网调频响应速度从秒级提升至毫秒级,能量转换效率由45%跃升至85%以上。 他们解决的是传统火电调频能耗高、磨损大、响应慢的痛点,而这些痛点正是从产业一线挖掘出来的。

为什么潍坊能精准地找到这些痛点并转化为创新? 关键在于创新要素的匹配。 潍坊市招商发展集团干部韩明清的“招商三问”企业为什么来这里? 生产要素和市场在哪? 我们的筹码是什么? 道出了精准招商的核心。 潍坊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韩兆峰认为,招引人才不是帽子越多越好,立足点是匹配产业需求。 这种思路下,潍坊以产业需求为锚点,撬动人才、技术、资本高效协同。

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牵线、高校答题、转化落地”的模式,链接起企业创新主体与高校院所创新策源地。 两年来,539名专家下沉潍坊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企业科技副总;140名干部常驻高校院所担任科技人才专员;该行动为当地企业破解了1800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点上突破则依靠“揭榜挂帅”机制,比如山东奥新医疗在政府平台发布技术瓶颈后,48小时内就收到厦门大学团队的响应,大大提升了攻关效率。

一年前,潍坊高新区国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光梁以股权投资形式引入南京辉锐光电,后者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深度修复再制造业务。 一年内,山东辉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成为园区成长性极强的一员。 付光梁说,结合资源禀赋招商,沿产业链布局硬科技,这才是精准配置创新要素的方式。

但创新不只是技术和招商的故事,它还体现在传统产业的转型中。 在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程琳团队守护着公司最珍贵的资产种质资源库。 2012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她回到蔬菜产业一线,亲历了育种目标的转变:从追求产量高、耐运输、四季有菜,到追求品质高、口感好、维生素含量高、抗病性强。 市场在变,创新也在变。 如今,她正带领团队设计AI育种加速仓,计划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AI进行预测育种。 当数据量足够丰富时,不仅能预测基因功能、洞察市场偏好,更能预判潜在病害、实现主动防控。

2024年,潍坊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城市,这为当地企业带来了新方向。 山东焦易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碳基导电产业链的数据服务商,凭借对中小企业生产流程的深度数据采集,他们将未来发展方向调整为服务于企业的“智改数转”。 公司负责人高翠说,目标是成为产业大脑,加速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升级。 这种转变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政策和市场风向的敏锐捕捉。

潍坊学院今年9月将迎来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大一学生,设立新专业既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响应潍坊产业发展的需求。 教务处处长侯金奎表示,人工智能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元宇宙等产业的应用场景中落地。 雄厚的产业家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真实试验场景和广阔应用空间;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力支撑。

截至目前,潍坊已培育1228家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建成952家创新平台,每年吸引8万多名青年人才来潍发展,去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4.6%。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从车间和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创新实践。 生于匹配,长于融合,成于定力潍坊的创新叙事正在全国范围内扩散。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