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登畅销榜Top 6:被嘲讽的网易,打了场翻身仗
一股子韧劲。
文 / 王丹
公测打赢翻身仗的《燕云十六声》(下称《燕云》),又悄悄实现了一场逆袭。
关注《燕云》的朋友可能知道,最近这几个月,这款游戏的表现不算稳定—— 6 月更新的凉州主线剧情,在玩家中引发争议,有人吐槽难懂,不像之前的剧情那般平易近人且能引发共鸣,开发团队 EverStone 后来告诉葡萄君,他们为了改进剧情,悄悄把凉州曲(凉州主线之一)改了好几版;7 月底上线的家业系统,同样引发了较大争议,游戏官方很快发文承诺调优……
也就是那段时间,网上类似「《燕云》不行了」「他们太急了,越急越摸不着头脑」的言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但如今,这样的质疑和嘲讽声又少了许多—— 8 月 29 日更新秦川地图后(开放了前半部分,和凉州一样,未一次性全部释出),《燕云》冲到了 iOS 游戏畅销榜 Top 6。
秦川是河西版本的最后一张地图,承担着收尾的重任。身为陕西人,笔者早在《燕云》更新河西版本之初,就很期待秦川,但也很害怕秦川地图做得不好,伤了乡党的心。
玉门关 - 凉州 - 秦川
不过就玩家目前的评分来看,至少在地图探索设计,以及侠迹、奇遇、万事知等非主线剧情方面(暂未更新主线剧情),秦川已经收获了相当高的认可。
图源网易大神
在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秦川地图也引发了口碑回暖——有玩家说「一下子对燕子有信心了」「会给秦川地图打满分」「继续保持这个水准」;有人沉迷探索秦川,忘记收菜(家业系统里的种田玩法)……
左右滑动查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不少网友说,自己在秦川找到了最开始玩《燕云》的那种感觉。
图源小红书
这并不是说秦川长得像游戏开服时的清河地图,而是指情绪上的一种相似性——初入清河,和初入秦川,都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忘我的、停不下来的探索冲动,生怕自己漏掉了地图里的某处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秦川和清河由不同团队制作(《燕云》有多个团队接替制作版本地图,以确保稳定更新),在设计手法上也有极大差别。就这点来看,我觉得秦川的表现,其实更多反映出了《燕云》的长青基因——争议和质疑或许无法避免,但 EverStone 的韧劲,总能为《燕云》扭转局势。
01
一张地图,四种体验
不同于玉门关「金边大漠」、凉州「玉杯浮空」那种一眼惊艳的强烈视觉冲击,在初入秦川地图时,你可能很难第一时间体会到它好在哪里。
及腰的青草,在风的吹拂下如浪波动;一望无际的大草地上,散落着零星村庄,以及一些树林、破壁残垣……
倒不是说草地不好看,它有自己的自然美。只是前有玉门关、凉州,相比之下,秦川的设计,让我觉得有些诧异:一方面,它打眼看上去没有强烈的幻梦感,反而有些回到现实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此低密度的人口分布,大片的草地,用来做河西版本的收尾,会不会有些过于常规普通、低调朴素了?
但随着深入探索,我发现自己想偏了:这张地图完全不常规,甚至可能算是《燕云》公测以来最标新立异的一次设计尝试;在表面写实的场景背后,EverStone 还在细节中暗藏了很多如画般的写意感。
首先,秦川虽是一张地图,但包含了四种探索体验。
具体来说,秦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四季交替。(玩家也可以在地图中主动调整季节)
夏转秋
可点击查看大图
景色是最能直观体现四季交替的维度,但也是最表面的一层呈现。就地图探索而言,秦川四季最让人觉得真实的地方,其实在于各个季节下,可探索内容、交互玩法的合理变化。
说白了,EverStone 不能像以前那样单做个地图就完事,而是要考虑哪些东西是特定季节才有的,以及哪些东西是特定季节没有的。
秦川的奇术技能「闲风追月」(玩家化身成风),在四季中也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春季飘蒲公英;夏季飞萤火虫;秋季是枫叶;冬季是雪花。
先聊聊四季中的动植物。不少可采摘的植物、果实,都有自己的季节限定。像是羽衣报春(怀疑 neta 迎春花)只在春夏开放;柿子只能在秋天捡到。
动物行为也会受到季节影响。萤火虫只在夏季晚上的树林里出没;
就连熊这种在清河比较常见的野生动物,也在秦川变得不那么常见——秋季和冬季,熊并不会出现,大抵是去冬眠了。
只要切季节够及时,熊永远都打不到我
再聊聊四季中的玩法变化。秦川的部分任务是和季节强绑定的,像是和鹿发情相关的任务,只能在春季做;
喂锦鲤、赏鱼这样的活动,则只能在春夏秋进行,因为冬季水面会结冰 ;
当然,并不是说缺少生机的冬天就不好玩——有些藏在冰下的收藏品,是需要玩家在冬季敲碎冰面来获取的,而且溜冰、在冰上踢绣球等玩法,都只能在冬天进行。
非正常溜冰,现实中请勿模仿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一眼空旷、看似人烟稀少的秦川地图,其实包含的可探索内容,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多。对项目组而言,这是个需要花时间抠细节的工程;对玩家而言,秦川是个值得在季节交替中反复探索的地图,毕竟就算是已经走过的区域,也可能在其他季节中藏着新的惊喜。
其次,秦川的写意是潜移默化、藏在细节里的。
它并不像玉门关、凉州那么直观,让人「一眼就知道是在做梦」。但随着游戏推进,玩家总能有意无意地碰上一些不自然、不现实,或是不符合《燕云》常规设计的内容。
比如往常玩家需要在每个地区,找到 NPC 天涯客,才能获取对应地图,但秦川的地图却是一位画师递给玩家的。后来碰到天涯客,他还会告诉玩家:「秦川实在是太大了,我跑了很久,也没能跑完,这地儿大得……好像总在变化一样,哈哈哈一定是我看错了吧。」;
细看之下不难发现,秦川的地面,其实是画布;草里跳动的小昆虫,抓起来却显示是书虫;
如网格状的画布纹理
这里的人会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病,比如有人的脸融化了,变得模糊不清,还有人出现了褪色的情况;
在玩家跑至地图边缘时,游戏会提醒「此处墨渍晕开,已无下笔之地了……」
也就是说,《燕云》一直在通过各种细碎的小线索提醒玩家:看起来偏写实、风景美如画的秦川,实际上就是画师笔下的一幅画。
而且,越往后玩,很多玩家越发觉得,秦川的氛围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平和美好。
一方面,散落在秦川的很多人物故事,都牵扯到牺牲和隐忍、杀害与复仇。邪教渗透进村庄;反派组织杀掉客栈老板,易容成老板的样子继续营业;看似和谐的一家子,晚上却在密谋,原来他们杀掉了屋里原来的主人,伪装成了他们的样子……
另一方面,秦川在视觉设计上,带了一些压抑感。盯着草浪波动时的阴影,我会怀疑,这及腰高的绿毯子,似乎能够掩埋一切,包括尸体和秘密。
秦川的云也总是黑压压的。即便是白天,蓝白底色的云前面,也挡着有黑色阴影的浓云;夜晚的云在观感上则更具侵略性,结合地面上的草浪,营造出了一种「黑云压城、暗流涌动」的压迫感。
有网友说,秦川的写意风格更像是中式梦核。我想这或许解释了秦川写意的特殊之处:它介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看似写实的熟悉场景,却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看似美好平和的草地,却又透着一些压抑和难过,甚至偶尔让人感到害怕。
这种写意不直白,但玩家依然能够细品到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对比感。
最后,《燕云》在人文故事上的稳定发挥,也为玩家探索秦川提供了动力。
秦川地图推出后,并没有太多网友吐槽说剧情看不懂。相反,很多人开始分享、探讨秦川的人物故事。这变相说明,秦川目前对外的非主线剧情,是能够被大部分玩家理解并共情的——这意味着,在「自我表达」和「玩家理解」之间,EverStone 正逐步靠近两全其美的平衡点。
02
并不完美,但瑕不掩瑜
不过,尽管秦川激发了很多《燕云》玩家的探索欲,它依然不算一张完美的地图。
细看之下,它的赶工痕迹其实很明显:BUG,还有浮在空中、还没来得及删除的废弃素材……这些《燕云》常见问题依然存在;此外,我们前文聊过,四季交替对内容的合理性有更高要求,EverStone 虽然针对四季做了各自内容,但似乎还是疏漏了一些合理性问题。
这段对话显然是为夏季设计的
但我和 NPC 对话是冬季,这就有些出戏了
只是,相较于秦川地图本身的创新性,这些小问题,对游戏体验的影响似乎不算过于严重。可以说,秦川地图并不完美,但总体来看,这仍是张瑕不掩瑜的地图。
而玩家对秦川的认可,让我想起了EverStone 两个月前说过的话:
在长线运营期,如何与用户持续站在一起,靠近他们、理解他们,找到「我们的表达」和「他们的需求」之间的结合点?……表达与理解、创造与需求之间仍然需要相互链接,我们不能单方面捂住耳朵往前冲,也不能在纷纷扰扰的声音中迷失自己,而是要更深入地找到那个把我们和玩家链接在一起的共振点。
至少在秦川这个地图里,他们确实找到了更多共振点,也离玩家更近了。
与此同时,我也回想起,不少业内大佬说过,长青没有所谓的泛用解,相较于产品本身,长青其实更考验团队的思维转变,看的是创作者的想法能否跟上玩家的认知和期待变化。
纵观《燕云》这几个月的热议话题,从剧情、家业的相关争议,到如今秦川的地图设计新尝试,以及口碑回暖,这些似乎都印证了 EverStone 团队善于调整的韧劲——玩家不满意?那就找到能让玩家满意的办法。
或许在《燕云》上线之初,大家只觉得它是个好的产品,或许在丁磊表达对《燕云》长青表现寄予期望时,大家仍心存怀疑。但现在,看到游戏上线大半年后的表现,我想大家心里多少都会刷新对它的看法:《燕云》不完美,但其生命力,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更顽强。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行业人才走势 | 蔡浩宇 AI 游戏 | 漕河泾小天才
对话库洛李松伦 | 归唐 | 对话莉莉丝袁帅
点点互动翻盘 | 上海游戏政策 | 明末虚渊之羽
游戏行业书籍推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
(星标可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