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以心换心 以行立信——基层领导重建群众信任的实践路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与群众的信任关系直接关乎治理效能与社会稳定。当前,部分基层地区因为沟通不畅、落实不力、态度不好等问题导致信任纽带松动,唯有以务实行动架起“连心桥”筑牢“信任基”方能重建鱼水之情。

畅通沟通渠道,以“零距离”对话打破隔阂壁垒。信任的崩塌往往始于信息的错位,重建信任需先打通“说得上话”,“听得进声”的通道。一方面,要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推广“驻村夜话”和“田间办公”等模式,让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走进院落,坐在炕头,既要听“顺话”也要听“逆话”把群众的“吐槽点”,变成工作的“动力点”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搭建便捷平台,通过政务APP微信群等即使推送政策解读,公开工作进展,设立“意见反馈通道并明确回复时限,让群众感受到”声音有人听,诉求有人应”。

聚焦事实落地,以“实打实”成效回应群众的期盼。群众的信任,最终靠解决问题的时效来赢得。基层领导干部需摒弃“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上。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学位供给,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要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偏袒、不徇私,在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严守政策底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此外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以自身的言行一致,清正自律,让群众感受到“靠得住”、“信得过”。

要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以“共同利益体”的理念凝聚治理的合力。信任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共建。基层领导干部要有接受和采纳群众的意见的能力和魄力。避免“一言堂”鼓励群众进言献策,不能将建言看成“多事”更不能将提议者标签化处理。要让群众真正切切地感受到,基层领导干事情的态度和决心。并自发的愿意围绕在领导周围,响应领导的号召,做领导的帮衬者,而不是反对者。

信任如舟,行稳方能致远,民心似称,务实方得民心。基层领导干部要重建群众信任,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用真诚拉动距离,用实干赢得认可,用清廉筑牢根基赢得好口碑,只有这样才能让信任之桥越筑越牢,才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