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聊稍息牛,牛市新名词,专家观点各显神通
说到股市的下一个发展轨迹,恐怕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神算子”吧,你看,各路专家都把自己的看家本事亮了个遍,最后落地一看——还不就是“参考意见”?不过啊,最近李大霄又来了一套,丢出个听着还挺新鲜的名词:稍息牛!你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逗,就像小学里老师喊大家差不多该歇会儿,然后又得准备继续上路,这个“稍息牛”意思,就是市场冲了一波,上头歇个气,牛市还没玩儿完,就在那儿整理蓄力。听着有点意思?但又让人忍不住嘴角一咧:你说这名字是会变魔术吗,还是说只是给大家找了个心理安慰?
其实啊,咱也不是第一次听李大霄玩新词了,他那一套“底部地图”造词能力,牛都佩服。先不说这个“稍息牛”,就翻一翻人家的历史记录,真是一部充满花式底部的小说。钻石底、婴儿底、儿童底、少年底、青春底,到战疫底、政策底,仿佛股市也是在经历幼儿园一路考到成人高考一样,每次都给人描述一个“神秘区域”。说实话,听多了你还真就容易有点晕,“底”到底在哪,没人能下定义,有时候明明以为到了底,结果——底下还有底。话说回来,李大霄这个人确实敢说,也会说,舞台感足,还挺能给市场增加点戏剧性。
但不管名字咋新鲜,其实咱股民最想要的都是一个扎实答案,下一步行情真就能喘口气休整,还是又得抱着头等着坐过山车?不得不说,李大霄的“稍息牛”,在市场目前的状态下,还真有点共鸣点。你看市场已经不那么大起大落了,“牛市”的激情被理性取代,大伙儿的钱袋子也不敢脱了裤子冲,更多的是在想着能不能慢慢磨,毕竟谁家钱都不是天掉下来的,对不对?
其实,“稍息牛”这个说法,它最大的作用,可能不是告诉你接下来就是超级大牛市,而是让大家不要太慌张,给点心理上的支撑。人吧,在经历了不少起伏后,有时真的会手痒,市场一跌,有的小伙伴就想大举加仓,市场一涨,就想清仓跑路,可问题是,这样的操作极难抓到最高点和最低点。反而是那些能稳下来的人,逮准机会,控制仓位,挑好标的,长线持有,总有收获。所以,“稍息牛”其实就像发条弹簧,提醒你别慌——行情还没到失控的时候,喘口气,再做决定。
但说实话,对李大霄这些年那一串底部说法,真不是所有人都大买特买。毕竟,他历史上“底部”命名真的是五花八门,有些点位后面还接着跌,让人一度怀疑这是在给底部“贴年轮”。你仔细数数,从钻石底到政策底,每一次喊底,市场还真都不太好直接领情,实盘里该跌还是跌了,牛市和熊市轮换那是常态。不过说归说,李大霄的这些底部理论,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视角,至少能让投资者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找到一根可抓的“心理拐杖”。
要说钻石底那年,2012年,沪指创2132的新低,李大霄一声吆喝,说这就是“钻石底”,结果市场继续往下钻,后来他让“钻石底”升级成一个区间。这里也能看出来,底部预测这件事,真的有点像在雾里摸象,你觉得够低了吧,掉头一个转弯,底下还有个新低等着你。咱不猜不评论,但客观看就是如此。
再就是“婴儿底”,2015年,大盘2700多点小小企稳,李大霄又来了“婴儿底”的说法,结果后面市场还是继续闹腾,不久之后还冒出来“婴儿底2”和“婴儿底3”,这底部就像是生了三胞胎,一波接一波,炒股的朋友们都快摸不着头脑了。
到了2018年,“儿童底”登场,当时沪指跌破3000点,李大霄说2800点附近是“儿童底”,可市场的孩子们还是调皮,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幼儿园底”在等着他。不管是底部怎么说,他的每次命名都会让市场情绪如同坐上了蹦床,跳上跳下。
到了2019年,又冒出来“少年底”和“青春底”,2440点算是“少年底”,2733点成了底部概率大增的“青春底”,你说这底部会不会再有“中年底”、“退休底”?真的很难说,这条线还挺有想象力的。
2020年疫情来了,市场动荡,李大霄又说“战疫底”在港股26145点,A股焊定2685点,然后又补了个“战疫底2”,说2020年2878点也许是另一个“战疫底”。这张地图画的,简直比股市走势图还复杂,多的是“转折点”,少的是“笃定感”。
再后来,2022年10月又冒出来一个“政策底”,说政策可能已经给市场打了个底,听着像给投资者吃的定心丸,其实就像那句老话,凡是都有可能,下跌是“没政策”,涨起来是“有政策”。
看来看去,对股市能不能预测准确,谁也没把握。李大霄的说法是一个参考,没人指望是“真理”。有时候,股民们也会一边听着专家分析,一边翻译成两句话:一是“建议谨慎,别瞎操作”,二是“任何预测只能参考”。你看,刘纪鹏这位业内公认的“稳字当头”的经济学家,最近就在采访里很直白地说了:“万万没想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强,说白了就是“昨天盘中暴跌,还以为牛市要转熊了,结果转天就给涨回来了”。你说这市场是跟谁在玩捉迷藏呢?
刘继鹏总结,这波行情是“慢牛”,可跟2015年那个疯牛不一样,那年市场都是冲着天花板撞,这次是“慢慢磨”,有点像挑土盖房子,一锹一锹地堆起来,最后变成高楼。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地全线涨停,多数时间大家还是理性买入、慢慢持股,不风不火,但也不冷。
说到慢牛,那就更加唤醒了不少人的记忆。过往几年,不少人高喊“牛市要来了”,但最后总是发现,单日的波动实在太大,买了就跌,等跌了再买,却又涨,真是让人跟在兔子后头撵不着尾巴,这种行情下,谁都得多点耐心。人生如股市,说白了,你着急也没用,太激进了反而踩了雷。
“稍息牛”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像敲黑板提醒大家——别急着下结论,牛市还在,只是刚刚冲了一波,需要歇歇脚,休养生息。投资者嘛,就该有那一份耐心,别看见点线飘红就兴奋,飘绿就沮丧。股市就是一场智力与心理的长期博弈,你比谁都有定力,最后就能比别人多赚一点。
当然了,市场永远不会是绝对理性,也不会走标准答案。有行情就有人唱多,有调整就有人唱衰,专家给你一堆术语,牛市、熊市、反弹、崩盘、底部、顶部,这些词你翻来覆去都能做菜了,最终,还是你自己得有判断。你看那些职业炒股的人,嘴上都说听专家,但真正的买卖却基本靠自己,风口浪尖谁都不敢随便下注,谁的言论都只能作个参考。
其实说白了,不管是李大霄的稍息牛,还是刘继鹏的理性慢牛,还有市场上的种种“小道消息”,都不过是众说纷纭的“配料”。炒股这道“菜”,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翻车,最终还是要自己动手试一试,摔个跟头不可怕,怕的是你一味听信别人,不愿意有主见。市场的波动其实最考验人的就是洞察力和定力,谁能踩在对的点位上,谁才是真英雄。
很多朋友每次看到“牛市论”,都一阵兴奋,生怕错过大机会,等到冲进去又后悔,这就像是在排队买奶茶,一轮轮跟风,错失时机后又后悔不已。所以,炒股不只是拼胆量,更是拼生活智慧,耐得住寂寞,看得清形势,别把投资当成赌博,否则每次风浪都能带走你最后一颗耐心。
说到底,炒股这件事,什么“稍息牛”也好,什么“慢牛”、“疯牛”也罢,更多的是提醒你,不要被短期的波动牵着走,得有自己的主心骨!现在的市场,其实充满变化,你我都不是能提前看透一切的“神算子”,少点盲从,多点理性,管住自己的贪心和恐慌,这才是正路。
你瞧,我们回头看这几年,无数专家、分析师、经济学家轮流上阵,给股市加油添醋,但最后你发现,市场总是比他们想象得“更聪明、更难捉摸”。你会发现,那些天天喊底部、喊走势的,除了吸引大家关注,还真没办法帮你赚钱,想发财,最靠谱的办法还是管住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钱包,行情来了敢上,风浪起了敢躲,这才算是股民的“王道”。
说到这里,话就得落地了。无论你是听了李大霄的“稍息牛”,还是翻看他那一大串底部地图,又或是接受刘继鹏的“慢牛”理论,最终你要明白,投资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专家们的意见就是参考,不信邪也不迷信,稳稳当当做自己的判断,比什么都强。
你怎么看李大霄的“稍息牛”和一众专家的牛市观点?有没有经历过跟着“底部”判断遗憾或后悔的时刻?聊聊你的故事,看看对投资这件事有什么独特心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