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教材如何描述中国?越南人吐槽:无法避开中国话题
文 青茶
前言
越南,这个在东南亚拥有丰富文化背景的国家,长期以来在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中,受到中原文明的深刻影响。
自汉朝设立交趾郡以来,到唐朝时期的安南都护府,直至明清时代对越南的文化影响,中国在越南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即使越南实现了独立,尽管他们不断努力打造自己的国家身份,历史课本中的许多部分仍然无法摆脱和中国的关系,成为历史和文化上的一种“阴影”。
越南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的描述可以说是充满复杂性,越南人在讨论这些内容时常常会感到无奈。许多人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逃避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感觉中国始终是个“绕不开”的存在。
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影像”
在越南的历史课上,几乎从开课的第一节就离不开“中国”这个词。
翻开课本,映入眼帘的年号、制度和文字,都是让人感到亲切的中国元素。
从汉朝的郡县制到唐朝的科举制度,越南的历史看起来仿佛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附庸。
在越南的教育体系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占据了极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越南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越南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越南的国家认同和历史延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中原王朝统治和文化渗透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14年,秦朝的进攻使得越南北部成为中国的一个“郡属”,这标志着为期两千多年的文化和政治渗透的开始。
这个历史的开端,注定了越南与中国之间的深厚关系。
尽管在两千多年里,越南人进行了无数次反抗,涌现出众多抵御外来统治的英雄,但自唐朝设立“安南都护府”到宋朝的“南平王”,中原王朝对越南的影响依然非常深远。
虽然越南在五代十国时期实现了短暂的独立,但这份独立并没有完全与中国断绝关系。
在越南建国的黎太祖时期,他还特意派遣使者向宋朝请求册封,获得“南平王”这个封号后,才感到安心。
越南建立国家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摆脱中原的统治,但这个过程其实还是中原制度对越南社会的一种直接影响。
自公元40年二征夫人起义以来,越南在东汉、东吴、晋、隋、唐等朝代的统治下,一直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交互关系。
教材虽然提到“民族反抗精神”,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的历史课就像在走钢丝,既要突出“自主文化”,又不得不在中国的历史框架下做出不少“妥协”。
在越南的历史课上,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中国的地名和制度,比如“交趾”这个词在教材中频繁出现,尽管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被中原王朝所统治。
越南的历史教材让学生们体验到一种矛盾感:一方面,要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必须接受中国文化和制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越南文化中的“中国烙印”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越南虽然竭力打造独特的文化风格,但在体制和文化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书籍里,还深深融入了越南人们的日常生活。
越南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中国的影响,从文字到节气,再到政治制度和文学艺术,尤其是在古代的官学体系和政治架构中,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在越南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效仿中国的制度,甚至将中国的政治体系直接引入。
举个例子,丁朝建立后的宫廷体制和科举制度,与唐朝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
越南的国子监和中国的太学很相似,科举、贡士、进士等考试制度几乎完全相同。
越南的朝廷文官和武将的等级制度和中国的很像,连日常的官员礼仪和朝廷仪式也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在文化和文学方面,越南和中国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越南的诗人阮攸,被称作“越南李白”,他的诗风受到唐代文学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唐诗的形式和结构方面。
在越南的古代文书、家谱、契约和墓志等文献里,汉字几乎无处不在。
直到20世纪初,普通的越南人还是依赖“汉字先生”来协助他们理解和解读一些重要的文件。
除了文学和制度,越南的节气和农历同样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
尽管越南南部全年气候炎热潮湿,和中国的气候差距很大,但越南的农历中仍然保留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像“小寒”和“大寒”这些节气,依旧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在家庭中得到遵循。
这种文化的延续,展现了中国与越南之间深厚的文化纽带。
尽管越南的气候与中国大相径庭,他们依然遵循相同的节令和节气,仿佛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印记。
越南的语言结构中,汉字的影响同样显而易见。
虽然越南如今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国语字”,但其词汇构成中,仍有超过60%的词汇源自汉字。
像“国家”“经济”“社会”“历史”这些重要概念,它们的词根和发音都能追溯到汉字。
这种语言的深厚依赖,让越南人在谈到一些抽象概念时,难免会想起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越南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危机
如今,越南的年轻人正遭遇比他们父母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挑战。
在全球化和本土文化交织的背景下,越南的年轻人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影响,还无法忽视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尽管越南历史上曾多次抵抗中国的统治,如今的越南依然无法摆脱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在越南的学校里,孩子们从小就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不仅是因为课本上有相关内容,还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到中国的文化元素。
越南的春节,叫作Tt,虽然当地人也称其为“春节”,但庆祝方式与中国几乎一样。
放鞭炮、祭祖、贴春联以及给孩子们红包,这些传统习惯都和中国春节的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
越南的教育系统和政治言论始终强调着“反抗压迫”的民族独立意识。
这种精神无疑是越南文化的核心,但当年轻人在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环境中生活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心声:“我爸是学中文的,我妈是教历史的,可我在历史课上就是弄不明白我的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越南的历史书籍中对中国历史的详细描述,迫使学生在了解越南的历史时,必然会涉及到中国的影响。
在校园里学习的历史,常常侧重于越南人民是如何抵抗外来侵略,以及他们如何争取独立的。
但是当他们查看地图时,看到那些曾经被中国统治的地区,心中便涌起了一种强烈的矛盾感。
教材里提到的民族英雄的事迹,和地图上的区域,总是有些理想化的距离。
越南学生在历史课上遇到的疑惑,实际上反映了越南整个社会文化认同的状态。
经过长时间的中原影响,越南文化逐渐塑造了独特的风格。不过,进入全球化时代,越南人依旧在文化传承上遇到了一些挑战。
他们希望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又难以完全断绝与中国的历史关联。
在文化认同方面的矛盾,成了越南年轻一代心里的一道“伤疤”。
结语
越南的历史和文化在多次外部影响与内部抗争中逐渐成型,但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在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方面,越南始终无法完全摆脱中国的影响。
越南的历史教科书和年轻人的文化认同,生动展现了这种“文化纠结”。
在这个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越南既想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风貌,又要面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的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思考,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帮助越南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建立更明确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