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袁世凯上台与最终覆灭全解析

史景迁于1936年在英国萨里郡出生,后来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他是一位知名的美国汉学家和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的主席,并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同时还负责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的工作。

2017年,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接着在2018年9月7日,又得到了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的认可。早在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就授予了他美国人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杰斐逊讲席。到了2021年12月25日,这位杰出的人物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

史景迁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辛亥革命开始后,外国势力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政治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意识到继续维持清朝的统治,以保持自1842年起获得的不平等条约的利益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在1911到1912年间,各国除了派遣军队和船只保护在中国的外国居民,并在从北京到沿海的地区巡逻,防止类似义和团那样的排外事件再次发生之外,一直坚持中立立场。

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在中国的投资。据估算,1902年外国国家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大约是七亿八千八百万美元,到了1914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十六亿一千万美元。因此,只要能够为它们营造有利经济环境的政府,各国都能接受。尽管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像上海和辽东这样的地方,但投资的范围却非常广泛。

1902年到1914年间,外国公司在华的投资逐渐增加。这些外资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和金融等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然而,这些投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技术转让不足和市场垄断等。尽管如此,这段时期仍然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阶段。

英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大约是六亿零八百万美元,这些投资涉及多个领域,比如香港到广州的铁路、海上运输、公共设施(包括煤气、电力和电话系统)以及电车服务。此外,还投资了煤矿、棉纺厂、糖厂、纺织厂、绳索厂、水泥厂和房地产项目。

日本在日本的投资大约为二亿二千万美元,投资的领域与英国差不多;虽然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没有英日两国多,但在1914年也有四千九百万美元左右,主要是一些教会的资产(包括医院和学校)以及上海的房地产。1915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商会,其中有三十二家美国企业加入了这个商会。

南北会谈

袁世凯权力的稳固

一开始,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对袁世凯领导的新政府不太信任,因此没有马上承认这个共和国。

在美国,很多人支持袁世凯和新共和国的想法。不少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建立共和政府表示同情,同时,很多受过教会学校教育、有改革思想的中国人也认同这种观点。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街道上

虽然孙中山信仰基督教,袁世凯却不信教,但他很会利用人们对基督教的好感。比如说,在1913年4月,袁世凯就在国会里极力邀请美国的基督徒们去教堂为中国祈祷。

这项恳求在登上美国报纸头条后,迅速获得了威尔逊总统及其他幕僚的好感。威尔逊表示自己从未感到如此兴奋和鼓舞;国务卿布莱恩则称,袁世凯的诉求是这一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官方文件。

《基督教先驱报》还将袁的行为比作君士坦丁大帝和查理曼大帝引导异教徒皈依基督教的行为。1913年5月,美国驻北京的大使拜会了袁世凯总统,这标志着袁世凯政府获得了全面的外交承认。

威尔逊总统宣誓就任

英国驻北京的公使觉得,美国承认袁世凯政权的行为过于草率,因为当时外国人在华的权利和投资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保障。另外,英国还想推动西藏独立,但袁世凯继承了清朝的政策,坚持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英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激起了中国人的不满。

到了1913年10月7日,袁世凯承认了西藏是独立的国家,虽然内阁和国会都没有同意这个决定。同一天,英国也正式承认了这个共和国。

在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了大规模的铁路协议后,正式承认了袁的政府。同样,俄国在获得了中国外蒙古自治权的承认后,也认可了袁的政权。

袁世凯与各国驻华大使合影留念

袁世凯得到了外国列强对他的政府的认可,但这并不表示他的政权已经稳定。此时,中国的宪法体系依然动荡不安。

在1913年年末,袁世凯还没把国民党议员赶出国会时,就已经让警察挨家挨户找过国民党议员了。这次搜查行动找到了438名持有国民党证件的人,这些人后来都被禁止参加国会选举。

由于出席国会的议员人数不足,11月底,两院的负责人宣布暂时停止会议,没有确定再次召开的时间。到了1914年1月,国会正式被解散。紧接着,在同年2月,类似的解散命令也下发给了省级议会和地方政府。

旧照里的北洋时期国会景象

为了给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袁世凯召集了来自内阁和各省级政府的六十六位代表开会。在1914年5月1日,他公布了新的《中华民国约法》,以此来代替之前的《临时约法》。

这部《新约法》实际上给了袁世凯很大的权力,让他能够独自决定国家的对外战争、财政、外交政策以及公民权利等方面的事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幕僚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提到:

议会这种制度真不容易运作,有八百个人在里面!其中二百人是好样的,二百人则是随大流的,剩下的四百人根本不合格。他们能干啥?连议会的基本流程都没共识。

袁世凯对议会制度的嘲讽,恰当地讽刺了中国民主梦想的破灭。

《走向共和》里讲的袁世凯和梁启超的故事

2)宏伟的改革

因为钱不够用,袁世凯的政府只能靠借钱过日子。1913年,从各地收上来的土地税最多也只有两百万,但政府每个月却要亏空一千三百万。

袁也无法控制对外贸易的关税,因为在那个革命动荡的时期,清朝海关把中国的关税收入存放在外国银行,用来支付中国不断增加的外债利息。

现在连盐税也被列强盯着,要么用来还外债,要么用来给袁世凯施加压力。

东交民巷的老照片回忆

尽管税收收入不多,袁世凯对自己和家庭都有着宏伟的目标。令人惊讶的是,即使他废除了《临时约法》,仍然努力在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基础上,建立一个能让国家长久稳定的体系。

为了推动改革,他请了一些外国专家帮忙,比如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专家、日本的铁路顾问、法国的军事顾问和比利时的法学家。不过,这些专家自己也承认,他们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袁世凯这个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袁世凯在那个动荡年代的种种作为和心路历程。

袁世凯继续推进中国司法体系的独立,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相信什么正义,而是因为一个公正的司法制度可以帮助解决外国人在中国的司法特权问题。

清朝在1906年建立了最高法院,在商业法律和保护已婚妇女权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除了三个省份之外,其他省份都设有高等法院。尽管袁世凯不太支持设立县级法院,并希望将司法权力交给地方行政长官而非专门法官,但大多数县还是设立了高等法院。

袁世凯为了改革法律制度,开始推动监狱改革,提升监狱的卫生环境,给囚犯提供劳动机会,并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袁世凯总统的纪念明信片

在教育方面,袁世凯在全国推广了男生免费读小学的政策,他还支持拼音书籍和教师培训的试验。不过,袁世凯认为,除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新技能,孩子们也应该在学校学习儒家思想。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袁世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修缮灌溉渠道,防止洪水,增加粮食收成。他还引进了新的家畜品种,鼓励植树造林,并降低了贷款利率和铁路运费,以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一位从英国学成归来的中国科学家领导了全国首次地质资源调查,这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他还负责发行货币,管理货币铸造,并回收了各地流通的几百万张贬值纸币。

袁世凯继承了清末禁止吸食和制造鸦片的传统,将禁烟成效纳入了对县长的考核。因此,禁烟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许多鸦片公司被迫迁移到了由外国法律保护的租界。

袁世凯当大总统时的照片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正好赶上一战在欧洲爆发。那时,欧洲的几个大国家忙于战争,没时间东边的事,就向中国狮子大开口,想要更多的利益。而且,他们在欧洲战场需要人手,所以就把在中国的强壮华人 workers 都召回去了。

现在,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有了很多机会来接手重要的商业和管理工作。他们通过这些机会积累了个人财富,并获得了宝贵的金融经验。

一战地图

袁世凯当时很倒霉,因为日本想趁机取代西方国家,独自控制中国,所以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早在1902年,日本就和英国结成了同盟。靠着这个同盟,日本在1914年8月对德国宣战后,很快就派兵占领了山东的德国租界。

1915年1月,日本对袁世凯的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这让中国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日本在文件中提出,希望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获得更多经济好处。同时,日中双方共同管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并要求中国所有港口和岛屿都不能交给其他国家或租借出去。日本还希望派遣警察和经济专家到华北地区工作,并增加在日本福建地区的经济活动。

中国人对日本的行为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活动,抵制日货的行动比1905年抵制美国商品时还要广泛和成功。尽管袁世凯对日本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但他还是觉得不得不妥协。

旧相片里的青年运动

随着袁世凯的影响力和名声下降,他变得更加固执。1914年,他发布了针对报纸和其他出版物的审查命令,许多批评者要么受到骚扰,要么被压制。这些命令还规定,对于发布可能扰乱公共秩序内容的人,将予以严厉惩罚。

袁世凯还特别推崇儒家思想,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树立权威。身为总统,他乘坐装甲车前往天坛,亲自参加祭天仪式,并担任主祭者。为了唤起人们对清朝礼仪的记忆,袁世凯还穿着皇帝的十二章大礼服,戴着平天冠。

袁世凯祭天仪式

实际上,袁世凯自己也在朝着这个目标稳步前进,开始四处散布民众希望他恢复帝制的谣言。

到了1915年8月,政府开始在全国推广让袁世凯称帝的计划。到了11月,在一个特别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上,一千九百多代表一致同意,请求袁世凯即位。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皇帝的职位,到了1916年1月1日,他正式登基,并改换了年号。为了彰显皇权,袁世凯命令前清的皇家陶窑制作四万件瓷器餐具,这笔开销达到了一百四十万元。此外,他还下令雕刻了一枚象征新朝的玉玺,并定制了两件龙袍,每件龙袍的价值高达四十万元。

袁世凯和他的团队,其中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担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会长的弗兰克·古德诺,都认为中国人民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所以他们相信恢复帝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袁世凯成为了皇帝

但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袁世凯的很多朋友都离开了他,北洋军阀的旧部也分崩离析。全国人民都很愤怒,各地纷纷站出来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云南的都督宣布独立;1916年1月,贵州跟着宣布独立;3月,广西也发来电报表示独立。

袁世凯想要称帝,但外国势力要么漠不关心,要么公开反对,没有给他想要的帮助。在外界强烈反对下,1916年3月,袁世凯只好自己宣布取消帝制。

然而,他的权威早已消失,各省依然纷纷宣布脱离北京独立。1916年6月6日,五十六岁的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很多人认为他的病情恶化是由于内心极度的愤怒和愧疚。

袁世凯的葬礼仪式

4)结尾:袁世凯之后的动荡时代

如今名声败坏的总统位置由黎元洪接任。1911年10月,黎元洪在被迫的情况下与武汉革命军合作,从1913年开始勉强担任没有实际权力的副总统。

黎元洪的权力不如袁世凯稳固,也没有北洋军的支持,但他还得应付各省日益不满甚至开始独立的局面,还要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黎元洪接任后,首先做了几件事:把国会议员请回来(当时议会已经休会两年了),恢复了代议制度,并且重新确认了1912年《临时约法》的有效性。

但是,这两项措施却引起了争议:1912年选出的代表任期只有三年,现在这些代表是否仍然有效就值得怀疑了;而1912年的《临时约法》早在1914年就被袁世凯的《新约法》取代,所以,前者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也值得探讨。

黎元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黎元洪担任这个职位不到一年,就遇到了一场试图恢复帝制的军事政变。这次政变的幕后主使是张勋,他在义和团运动时曾是慈禧太后的贴身护卫,因此对清朝非常忠诚。

1911年,张勋作为清廷的支持者,在南京与革命军激战。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张勋还坚持效忠清朝,甚至命令士兵留辫子。1913年,张勋成功把南京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了回来。虽然他的手下在城里胡作非为,但袁世凯后来还是给了张勋“长江巡阅使”的职位。

1917年6月,张勋假借为黎元洪和另一军阀冯国璋调解纷争的名义,带领部队进入北京,宣布当时已经十一岁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重新登基为君。

在北京,许多市民感到困惑,纷纷寻找黄龙旗挂在门外。各国的外交官们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新局势。与此同时,一些前清的老臣子,包括支持光绪皇帝的康有为,穿着官服匆匆赶往紫禁城,准备侍奉新的皇帝。

北京的街道上又飘起了黄龙旗

这次复辟失败了。事件发生后,北京的其他将领立刻带兵冲向皇宫。两位飞行员向紫禁城投掷炸弹,炸死了三个人——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袭。

七月中旬,反对派组成的军队对北京进行了猛烈攻击,迅速击败了张勋的部队。张勋战败后逃进了荷兰大使馆寻求保护,从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溥仪虽然被废除了皇帝的职位,但并没有因为想复辟而受到惩罚。他只是按照新总统的指示,需要在外国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现代知识。

溥仪从1924年起就一直住在紫禁城内,过着舒适的生活。直到被另一个军阀赶出,他才逃到天津的日租界寻求保护。从那时起,紫禁城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文化和历史博物馆。

在电影《末代皇帝》里,溥仪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这部电影讲述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从他的童年到晚年,展现了他在历史巨变中的命运起伏。

在对手军阀的打击下,张勋复辟的计划瞬间破灭,中央政府声称掌握实权的说法也不攻自破。从此以后,无论是总统还是议会,都成了军人手中的玩物,任由他们摆布。

一些有见识的人虽然还想在政府工作,但只能随波逐流,无法自主。民主制度消失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开始了。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