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见!普京对特朗普做出两个妥协,俄乌终于有望暂停战争
普京还是去了阿拉斯加。
三年拉锯的俄乌战争,这一次终于出现了停火的可能性。明知道特朗普早早在那儿摆了个“鸿门宴”,他还是连退两步,亲自赴会。
按白宫的安排,8月15日,美俄两国元首将在阿拉斯加见面。外界虽没人明说是为了终结俄乌冲突,但从人和地点来看,这大概率已经冲着和谈去了。
有意思的是,几天前,美俄还在互放狠话,还把核武吓唬挂在嘴边,转眼就能同桌。“冰点”气氛迅速降温,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普京主动做了两次不小的让步。
第一步,就是接受阿拉斯加作为会晤地。
这地方对俄罗斯人来说是根刺。1867年,沙俄财政困窘,用区区720万美元就把171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平均一万平方公里才卖4.2万美元,这笔交易成了俄人心里永远的“历史痛”。
更麻烦的是,这里不仅是旧账未清的地方,还是今日美俄直接对冲的最前沿。
如今的阿拉斯加岸边,美军正搞着“2025北极边缘”大型军演,还放出监视气球盯着附近海域。迎接普京之前,美国的“备场”动作,怎么看都有几分下战书的意思。
特朗普选这里,是在借历史的刺来刺激普京。普京答应来了,就等于先在气势上吃了个不言而明的亏。这么一口闷亏,他还是咽下了。
第二步,是突然松口愿意见泽连斯基。
之前,普京对乌克兰总统的态度就是不见,不谈,不接触。
这次,在特朗普摆出“就算俄乌高层不见面,谈判照样能搞”的姿态下,普京却说可以见一面。
这就是两步连退:让地点、给面子。在俄罗斯传统的对外行事逻辑里,这是稀罕的。
但让步不是白给的。普京要的,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西方媒体已经传出一些料子: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美国承认俄方控制的乌东领土;甚至以设置使领馆的方式“确认”俄罗斯的主权。
波兰媒体的爆料更直接,称这些内容已经拟好准备摆上这次会议的台面。
8月8日,特朗普自己也公开抛出条件:第一,美国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第二,美俄共同“背书”,让俄罗斯合法占有这三年战争中实际掌控的乌克兰大片区域。
这些条件,说白了,就是美俄私下把乌克兰领土切开分。
对特朗普来说,这笔生意值。乌克兰被出卖,他能在美国选民面前树立“和平缔造者”人设,还能在欧洲盟友面前说一句“我替你们省了钱”。
对普京来说,更值。漫长的战争让俄罗斯经济和军队承压,这样的结果,至少能锁定已经拿下的土地,让国内舆论看到“收获”。
唯一没值的,是乌克兰。泽连斯基不仅没法主导任何条件,连坐在谈判桌上的份量,都赶不上美俄两人。
现在的局面,是关乎乌克兰未来的协议,却在一个乌克兰无法左右的房间里制定。
欧洲的表态也几乎可以预见。承认克里米亚归俄?承认乌东归俄?恐怕在布鲁塞尔没人会签字。但问题是,他们有阻止的牌吗?
现实很冷。打了三年没赢下来的东西,突然想在谈判桌上翻盘,可能吗?没了美国的军援支持,乌克兰的战场甚至可能迅速崩盘。
而且,特朗普这次是“明码标价”地用乌克兰换交易。
帮普京稳住战果,自己换取选举和经济上的利益。至于欧洲吃不吃这一套,他显然没怎么在意。
毕竟,欧洲想拖住俄罗斯,就得靠美国的钱和武器。
乌克兰更像是这桌上的一道菜。美俄这两个大厨端盘子的时候,谁问过菜本身的感受?
这也是战争进入第四年的讽刺之处:
最强话语权的,不是战场上的胜者,而是有资源、有筹码的大国;
最无力的,不是失败的一方,而是依赖外援、生存被绑架的小国。
特朗普很清楚普京怕什么,也清楚欧洲怕什么。阿拉斯加的会面,看似是和谈,实际上是给乌克兰和欧洲一个下马威:我能让俄罗斯停下来,也能让你们没有选择。
普京也很清楚,他出这两步让步,是为了让俄罗斯在最小代价下锁住最大成果。对他来说,让阿拉斯加落在美国版图,已经是一个半世纪前的事;但保住顿巴斯和克里米亚,这是眼下能巩固国力的大事。
从地缘到现实,这一次谈判,从一开始就没乌克兰的座位。而一旦条件被美俄拍板,除了签字,留给乌克兰的选项不多。
剩下能决定事情走向的,只有两个人:特朗普和普京。这本身,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场会晤的新闻,比前线任何一场战斗都刺激市场和政治神经。
到头来,战场上的枪炮声,可能还不如阿拉斯加这间谈判室的握手声来得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