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击退俄运送机,北约再次触碰底线:禁止任何武器入加里宁格勒
1
北约对加里宁格勒采取了封锁措施。
北约到底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打一场全球性冲突的准备呢?现在他们还在持续封锁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从8月份开始,意大利空军的F-35A隐身战机,就频繁出动,拦截进入加里宁格勒上空的俄罗斯空天军苏-24M战斗轰炸机和苏27战机。
据报道,驻扎在爱沙尼亚阿马里空军基地的两架意大利F-35隐身战机,又一次出动,拦截了正执行向加里宁格勒州运送军事物资的俄罗斯安-124“秃鹰”大型运输机。
安-124“秃鹰”大型运输机的最大载重能力达到150吨,常规情况下能运载120吨左右。它的货舱总体积为1160立方米,能够配备各种大型武器和弹药。
机载设备配备了气象雷达、导航或地图雷达、卫星导航仪、四套惯性导航系统,还有大型的移动地图显示器和雷达显示屏等装备。
由于安124运输机的生产基地都在乌克兰,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就再也没有能力自行制造这种大型运输机了。鉴于俄罗斯军方对战略空运的迫切需求,俄罗斯已经对现有的安-124进行了翻新和升级。
据报道,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设立了空中警戒线,雷达检测到俄军的安-124运输机靠近,结果立刻被意大利第6联队的F-35隐形战机拦截了。北约军方表示,这次行动展现了他们保护波罗的海国家、维护东翼安全的坚定决心。
北约为了守护波罗的海成员国的边境地带,采取了封锁和拦截俄方军用飞机越境的措施。而因为加里宁格勒州这块被北约成员国几乎包围的飞地,实际上,这次封锁行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封堵加里宁格勒州。
不能让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弹药流入加里宁格勒州,这样做也是在不断削弱那里的俄军战斗力。瑞典一旦加入北约,整个波罗的海区域就算彻底封死了。
这不单纯是北约东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加里宁格勒州和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都被封得死死的。俄罗斯的运输机想飞进那边,早就被北约盯得死死的,就像铁桶一样。想要越过北约成员国的领空,真是挺麻烦的,难度挺大。
2
加里宁格勒一直都是北约精心挑选的战场地点。
要说的话,顿巴斯那块儿,基本上是俄罗斯放在乌克兰以及北约身上的一个消耗战场。而加里宁格勒呢,归根结底,就是北约挑出来用来耗费和遏制俄罗斯的所在。
虽然俄罗斯还有加里宁格勒这些沿波罗的海的港口,但面对北约国家包围圈,基本上也失去了在波罗的海的主导权。
俄罗斯一直追求安全,而作为一个大国,它离不开海上贸易。几百年来,俄罗斯都在拼命争取一个不被封锁的暖水港口,可到现在,这个战略目标还是没能实现。
黑海的出海口被土耳其伸手卡住,虽然走的是土耳其掌控的达达尼尔海峡,但外围依旧是北约的阵营。再眼瞧,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也在瑞典、丹麦的掌握中,还得归属北约成员国的范围。
北约打算在加里宁格勒拖垮俄罗斯的实力,他们关注的可不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得失,而是想让俄罗斯彻底崩溃,变成碎片。
每个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边疆区都解散了,那加里宁格勒州(柯尼斯堡)再重新成立,顺理成章的事儿,何必还拖着现在的麻烦呢?毕竟,战后柯尼斯堡是要回到德国的,现在搞成这样也挺遗憾的,进攻打得太惨了。
北约想借这场战争来削弱俄罗斯,搞得淋漓尽致。但要是西方国家都真个赤膊上阵,反倒失去了原本想火上浇油、把刀递过去的意思。打仗不成反倒自己吃亏,那美西方的算盘怎么算呢?这样一来,赚的反倒变少了。
俄军也在盼着北约真敢动手,加里宁格勒那边可是装满了各种远程导弹,一打就能直击柏林、华沙还有巴黎。要是北约真的敢出手,俄罗斯就会跟白俄罗斯联手夹击苏瓦乌基走廊,到那时,波罗的海三国的北约力量就被切得死死的,退路一下子就没了,只能干瞪眼等着被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