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俄军攻入红军城后,泽连斯基与普京面谈的时间定了?
红军城丢了。
这座乌东战线上的钉子,三层战壕五道防线,一夜之间被俄军特战队像手术刀一样切开。
无人机先炸断通讯,炮火随后覆盖,乌军指挥帐篷烧成焦炭,文件散落一地。前线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后方已经乱了阵脚。
泽连斯基办公室只丢下一句“情况复杂”,再没多说。可谁都明白,红军城不是普通据点,两条铁路穿城而过,丢了它,北部补给线就得绕道,延误超过十二小时。
战场上,十二小时足够让整条战线崩开一道口子。
更诡异的是,不到二十四小时,全球媒体突然刷出一条消息:普京和泽连斯基要见面了,时间已定。
克里姆林宫立刻泼了盆冷水,说专家层面的草案都没谈妥,见面从何谈起?乌方则咬死一句:俄军先撤兵再谈。两边像在平行时空对话,一个说“还没准备好”,一个说“你先退场”。
这风声来得太巧。
红军城刚破,谈判传闻就冒头,像有人掐着秒表打心理战。俄军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放出“和谈”烟雾弹;乌方一边否认失守,一边悄悄调整外交议程。
联合国代表团突然飞往伊斯坦布尔,美国德国的援助团队却临时取消访问。
西方开始沉默,战场继续流血。泽连斯基的沉默比表态更耐人寻味。
过去乌军遇挫,他总会立刻露面喊话,这次却反常地闭门开会。
幕僚对外放风,说“从未排除对话”,可前线士兵听到的却是俄军无人机在头顶盘旋的嗡鸣。
有乌军士兵苦笑:“他们谈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普京的剧本很清晰,用战场压力撬动谈判桌。
红军城不是终点,俄军紧接着向东南穿插,仓库据点炸出十几公里外的火光。
每一步推进都在提醒乌克兰:拖得越久,代价越大。
而泽连斯基的困境在于,他既不能公开服软,又没法继续硬撑。
国内民意、西方援助、军队士气,全卡在这道无解的题里。谈判窗口从来不是被关上的,而是被现实一寸寸压垮的。
当俄军的旗子插上红军城高地时,这场博弈的砝码早已倾斜。现在的问题是:泽连斯基还能撑多久?或者更尖锐点,西方还愿意看他撑多久?